最新专利
-
一种石墨双极板 公开日期:2023-09-29 公开号:CN219778918U 申请号:CN202322394109.5一种石墨双极板
- 申请号:CN202322394109.5
- 公开号:CN219778918U
- 公开日期:2023-09-29
- 申请人:江苏深储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墨双极板,包括阳极板,所述阳极板的背面设置有气体扩散框,所述气体扩散框的背面设置有阴极板,所述阳极板的右侧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空气进气口和氢气出气口;氢气进气口,所述氢气进气口设置在阳极板的外表面上,所述阳极板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空气出气口和空气分流区。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块表面的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能够将空气进行均匀输送,随后通过分散架和分散斜槽也能够对空气进行均匀的输送,确保气体能够稳定的输送到电极进行催化反应,从而产生电流。- 发布时间:2023-10-01 07:39:47
- 0
-
一种大电流高压二极管封装结构 公开日期:2023-09-29 公开号:CN219778885U 申请号:CN202322380865.2一种大电流高压二极管封装结构
- 申请号:CN202322380865.2
- 公开号:CN219778885U
- 公开日期:2023-09-29
- 申请人:北京市天润中电高压电子有限公司|||鞍山中科恒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电流高压二极管封装结构,包括二极管芯片、阳极端部引线和阴极端部引线,所述阳极端部引线连接于所述二极管芯片的阳极端部,所述阴极端部引线连接于所述二极管芯片的阴极端部,有益效果:本申请的装置结构简单,增加与空气或者变压器油接触的面积,缩短了芯片到电路板上铜箔的距离,进而提升散热效果,相当于架设了快速通道。- 发布时间:2023-10-01 07:39:46
- 0
-
一种二极管 公开日期:2023-09-29 公开号:CN219778869U 申请号:CN202322380601.7一种二极管
- 申请号:CN202322380601.7
- 公开号:CN219778869U
- 公开日期:2023-09-29
- 申请人:北京市天润中电高压电子有限公司|||鞍山中科恒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极管,包括二极管芯片,所述二极管芯片外覆盖有塑封外壳,所述塑封外壳的两端具有弧形倒角,所述二极管芯片的阳极端部连接有阳极引线,所述二极管芯片的阴极端部连接有阴极引线,有益效果:本申请的装置结构结构简单,设置的弧形倒角,使绝缘距离、空间、散热都能得到提升,且相邻的塑封外壳之间不易放电,节省了排版空间。- 发布时间:2023-10-01 07:39:46
- 0
-
一种集成进旁阀的燃料电池歧管结构 公开日期:2023-09-29 公开号:CN219778936U 申请号:CN202322280187.2一种集成进旁阀的燃料电池歧管结构
- 申请号:CN202322280187.2
- 公开号:CN219778936U
- 公开日期:2023-09-29
- 申请人:氢质氢离(北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进旁阀的燃料电池歧管结构,涉及燃料电池的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歧管板,所述歧管板开设有空入管路,所述空入管路一侧设有空气出口,所述空入管路和所述空气出口连通,所述空气出口处连接有进旁阀,所述进旁阀的另一端连接有空出管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解决空气系统出口、进口与电堆的机械接口连接空间复杂的问题,使得整体排布连接以及空间利用得到合理解决。- 发布时间:2023-10-01 07:39:44
- 0
-
一种防雷检测用引下线 公开日期:2023-09-29 公开号:CN219779222U 申请号:CN202322271058.7一种防雷检测用引下线
- 申请号:CN202322271058.7
- 公开号:CN219779222U
- 公开日期:2023-09-29
- 申请人:沈阳君之诚科技有限公司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雷检测用引下线,涉及防雷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夹板,固定夹板的两端均贯穿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卡接有定位柄,定位柄将连接杆固定在固定夹板上,定位柄可拆卸,便于对铜线和楼顶避雷针进行连接固定;两个连接杆上共同活动连接有移动夹板,固定夹板与移动夹板之间设置有连接导块,通过第一凹弧部和第二凹弧部的设置增加了连接导块与铜线和楼顶避雷针之间的接触面积,在较大程度上减少测试过程中的电阻率从而提升测试精度;通过旋拧紧固螺套使移动夹板与固定夹板靠近,使移动夹板、固定夹板和连接导块对铜线和楼顶避雷针进行夹紧,从而更加牢固的固定铜线和楼顶避雷针。- 发布时间:2023-10-01 07:39:44
- 0
-
一种可独立控制温度、磁性和工作电流的磁性电极 公开日期:2023-09-29 公开号:CN219778614U 申请号:CN202321964376.5一种可独立控制温度、磁性和工作电流的磁性电极
- 申请号:CN202321964376.5
- 公开号:CN219778614U
- 公开日期:2023-09-29
- 申请人:南京师范大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独立控制温度、磁性和工作电流的磁性电极,包括中心电极组件,所述中心电极组件外套设有筒状电磁铁组件,所述电磁铁组件外套设有循环制冷套件,所述循环制冷套件用于在电磁铁组件外表面循环制冷剂,所述中心电极组件包括中心电极柱体,所述中心电极柱体上端设有金属连接头,中心电极柱体下端设有基底,所述基底的底面设有工作电片,所述电磁铁组件套设于中心电极柱体外。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需要独立便捷地控制磁场强度,有效扩大了磁性电极的适用范围和使用便捷性,克服了电磁体应用于磁性电极中时存在的磁性粒子回收困难、反应效率降低、无法维持电化学反应条件稳定、磁场强度和温度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 发布时间:2023-10-01 07:39:43
- 0
-
框架组件、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公开日期:2023-09-29 公开号:CN219779102U 申请号:CN202321712270.6框架组件、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申请号:CN202321712270.6
- 公开号:CN219779102U
- 公开日期:2023-09-29
- 申请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框架组件、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框架本体内设置支撑件,在安装本体上设置应力转移件,并使应力转移件与支撑件相抵接,进而增加了外部作用力的传递路径,由于增加了新的传递路径,使得整体的传递路径更长。由此,能够分散外部作用力,消弱了外部作用力对框架组件的冲击,从而提高了安装件与框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在上述框架组件用于电池时,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发布时间:2023-10-01 07:39:43
- 0
-
电池及用电设备 公开日期:2023-09-29 公开号:CN219779033U 申请号:CN202321690609.7电池及用电设备
- 申请号:CN202321690609.7
- 公开号:CN219779033U
- 公开日期:2023-09-29
- 申请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该电池包括箱体、电池单体以及分隔结构。电池单体设置于箱体内,电池单体均具有非同侧设置的电极端子和泄压机构;分隔结构设于箱体内,并且,分隔结构用于实现电极端子与泄压机构在空间上相隔离设置。如此,一旦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从其泄压机构处喷射出的排放物可在分隔结构的隔离作用下,降低流向电极端子处的概率,可有效地降低打火现象的发生,从而提升整个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发布时间:2023-10-01 07:39:43
- 0
-
壳体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公开日期:2023-09-29 公开号:CN219779032U 申请号:CN202321689710.0壳体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 申请号:CN202321689710.0
- 公开号:CN219779032U
- 公开日期:2023-09-29
- 申请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防护件,壳体具有多个侧壁,多个侧壁限定出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电芯组件,多个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为多个侧壁中面积最大的侧壁,防护件设于容纳腔内且包括第一防护部,第一防护部设于第一侧壁的内壁面,且第一防护部上形成有排放孔。根据本申请的壳体组件,可以降低电池单体泄压时壳体解体的风险和电池单体的解体程度,减小壳体爆开的电池单体对周围其他部件的损坏。- 发布时间:2023-10-01 07:39:43
- 0
-
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公开日期:2023-09-29 公开号:CN219779015U 申请号:CN202321687457.5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申请号:CN202321687457.5
- 公开号:CN219779015U
- 公开日期:2023-09-29
- 申请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具有开口;电极组件,容置于壳体内;以及端盖,密封设置于开口,且具有导电端板及围合于导电端板外周的导电侧板,沿开口的开口方向,导电端板与开口相对设置;其中,导电端板与导电侧板的至少一者用于与电极组件电连接,以使端盖被配置为能够导出电极组件的电能。本申请将电极组件直接与端盖电连接,直接通过端盖将电极组件的电能导出,即使端盖直接作为电池单体的输出极,由此,能够取消端盖上的极柱以及转接片等结构,一方面,使得电池单体的结构更加简单,能够减轻电池单体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由于取消了端盖上凸出设置的极柱,还能够减小电池单体的整体体积。- 发布时间:2023-10-01 07:39:4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