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

一种考虑多前车和通信时延的纵向跟车人机分工协同方法

2023-05-14 11:37:50 发布于四川 0
  • 申请专利号:CN202210263948.0
  •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 公开(公告)号:CN114637299A
  • 申请人:重庆大学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多前车和通信时延的纵向跟车人机分工协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限定智能汽车的配置、跟车任务和场景;S2、构建车辆的纵向动力学模型;S3、构建考虑多前车和通信时延的纵向跟车控制模型;S4、根据跟车任务的分配,构建人机分工协同模型;S5、对车速跟随控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S6、设计保性能控制器;S7、设计鲁棒H‑infinity控制器。本发明提供利用Lyapunov‑Krasovskii泛函进行车速跟随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保性能控制器和γ‑次优H∞鲁棒控制器,主车不仅可以根据较远前车的信息进行预控制,还可以根据临近前车的信息进一步进行精细化控制,优化了车辆纵向跟车的性能,在降低驾驶人操作负荷的同时提升了驾驶舒适度。

专利内容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4637299 A (43)申请公布日 2022.06.17 (21)申请号 202210263948.0 (22)申请日 2022.03.17 (71)申请人 重庆大学 地址 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区正街174号 (72)发明人 孙棣华 赵敏 沈苏豪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8 专利代理师 武君 (51)Int.Cl. G05D 1/02 (2020.01)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考虑多前车和通信时延的纵向跟车人 机分工协同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多前车和通信时延 的纵向跟车人机分工协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限定智能汽车的配置、跟车任务和场景;S2、 构建车辆的纵向动力学模型;S3、构建考虑多前 车和通信时延的纵向跟车控制模型;S4、根据跟 车任务的分配,构建人机分工协同模型;S5、对车 速跟随控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S6、设计保性 能控制器;S7、设计鲁棒H‑infinity控制器。本发 明提供利用Lyapunov‑Krasovskii泛函进行车速 跟随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 ‑ 保性能控制器和γ 次优H 鲁棒控制器,主车不 ∞ A 仅可以根据较远前车的信息进行预控制,还可以 9 根据临近前车的信息进一步进行精细化控制,优 9 2 7 化了

最新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