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

一种降低鸭肝腥味的生物脱腥方法2024

2024-03-11 07:25:22 发布于四川 4
  • 申请专利号:CN202311671406.8
  •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 公开(公告)号:CN117652631A
  • 申请人:宁波大学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鸭肝腥味的生物脱腥方法,特点是包括如下步骤:1)将新鲜鸭肝破碎后进行超声胁迫处理,得到鸭肝酱;2)将质量浓度为5%的酵母菌溶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乳酸菌溶液分别进行超声胁迫处理,等质量混合后得到发酵菌液;3)在鸭肝酱中添加发酵菌液和菌株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后,置于30℃恒温培养箱中发酵1.5‑5小时,即完成鸭肝的生物脱腥处理,其中菌株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为色氨酸、苯乙醇和酪醇中的至少一种,优点是协同促进鸭肝三甲胺、二甲胺和组胺的降解率显著增加,且显著提升鸭肝脱腥效果。

专利内容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7652631 A (43)申请公布日 2024.03.08 (21)申请号 202311671406.8 A23L 5/30 (2016.01) (22)申请日 2023.12.07 (71)申请人 宁波大学 地址 315211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 818号 (72)发明人 夏强 潘道东 谭晓晗 周昌瑜  吴振 孙杨赢  (74)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6 专利代理师 何仲 (51)Int.Cl. A23L 13/20 (2016.01) A23L 13/50 (2016.01) A23L 5/20 (2016.01) A23L 13/40 (2023.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降低鸭肝腥味的生物脱腥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鸭肝腥味的生物脱 腥方法,特点是包括如下步骤:1)将新鲜鸭肝破 碎后进行超声胁迫处理,得到鸭肝酱;2)将质量 浓度为5%的酵母菌溶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乳 酸菌溶液分别进行超声胁迫处理,等质量混合后 得到发酵菌液;3)在鸭肝酱中添加发酵菌液和菌 株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后,置于30℃恒温培养箱中 发酵1.5‑5小时,即完成鸭肝的生物脱腥处理,其 中菌株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为色氨酸、苯乙醇和酪 醇中的至少一种,优点是协

最新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