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

基于围岩跨季节储热技术的能源隧道自防冻结构及方法

2023-08-31 08:42:22 发布于四川 0
  • 申请专利号:CN202310577356.0
  • 公开(公告)日:2025-07-15
  • 公开(公告)号:CN116659284A
  • 申请人:东南大学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围岩跨季节储热技术的能源隧道自防冻结构及方法,结构包括热管、热交换管路、太阳能换热器、围岩温度监测系统、储热自动化控制系统,所述太阳能换热器安装于隧道外部,并受储热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热交换管路通过分水管和集水管与太阳能换热器相连接,热交换管路埋设于隧道初衬与防水板之间,所述热管的一端埋入隧道初衬内,另一端埋入围岩内,所述热管靠近围岩的一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有温度传感器组成围岩温度监测系统。本发明通过在围岩内布设热管以将热能储存至不同深度的围岩中,突破了传统能源隧道防冻技术只从衬砌附近提取地热能的局限性,充分利用隧道围岩的储能空间,以低能耗解决隧道冻害问题。

专利内容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6659284 A (43)申请公布日 2023.08.29 (21)申请号 202310577356.0 (22)申请日 2023.05.22 (71)申请人 东南大学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 号 (72)发明人 王乐言 张国柱 于子豪 林凡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2200 专利代理师 王美章 (51)Int.Cl. F28D 20/00 (2006.01) F28D 15/02 (2006.01) F24S 10/70 (2018.01) E21F 17/00 (2006.01) E21D 11/38 (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54)发明名称 基于围岩跨季节储热技术的能源隧道自防 冻结构及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围岩跨季节储热技 术的能源隧道自防冻结构及方法 ,结构包括热 管、热交换管路、太阳能换热器、围岩温度监测系 统、储热自动化控制系统,所述太阳能换热器安 装于隧道外部,并受储热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 所述热交换管路通过分水管和集水管与太阳能 换热器相连接,热交换管路埋设于隧道初衬与防 水板之间,所述热管的一端埋入隧道初衬内,另 一端埋入围岩内,所述热管靠近围岩的一端安装 有温度传感器,所有温度传感器组成围岩温度监 测系统。本发明通过